設計筆記 | To be continued ➡ 開放設計的未完待續

前些日子,因緣際會有了一場講座邀約希望我來聊聊開放設計的兩三事(不過後來因事講座取消),秉持著開放的精神,我一邊回想著過去在g0v做專案的經歷,一邊想不如就把原本要講的來個大開放吧!

開放設計? 幹嘛開放?

最近看到許多人不是很懂開放、開源到底在說什麼,其實開放文化在設計圈可以說是非常新的(就算我接觸了幾年也不見有人想參一腳),當初我也是因為參與了g0v的專案,才由程式開發的社群一虧所謂的開放文化,而後上了癮。

開源的英文是 Open source,指的則是開放其原始碼讓所有使用者自由修改。在設計這一塊因為比較模糊,我會比較喜歡稱作 Open desgin 開放設計/開放授權,在軟體開發上,因為程式碼的特性,容易被協作因此社群比較容易茁壯,也有許多成熟的工具、成熟的授權方式讓大家參與。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搜尋

那開放設計是什麼?他不是設計方法也不是設計風格,我喜歡把它當作一種文化、一種設計態度,在過去一牽扯到著作權,絕對是設計師要小心翼翼看待的,所以的教育都會教我們保護自己也不侵佔他人。開放設計卻是相反,他的目的是要讓所有的人都擁有參與的機會,讓更多人方便參與創作,這種「人人都可以」的文化以我來說是一種期待碰撞出新火花的心情,更是一種讓作品能開放給後人繼續使用、提供幫助的一種期待吧!

it’s better when it’s shared. 

在設計的授權中,我們最常使用的就是創用CC授權

在這個授權下,就可以清楚的區分各種使種情境,其實設計師們應該都不陌生,尤其是可憐的學生時期只能苦苦的尋找各種免費資源,回頭看的話會發現其實一直都是開放設計的受益人喔!

 

什麼設計適合開放(開源)?為什麼都醜醜的?

所有的設計,都可以開放

一張圖畫、一張照片、一個icon、一個產品設計藍圖都是可以開放的,據個簡單的例子來說,設計界中目前最有感的開放設計應該就是屬於3D列印了,許多設計師會公開他們的模型檔案供人列印。

那為什麼現在看到的開放設計多數的是半成品或沒那麼漂亮呢?這也牽扯到開放文化在設計領域的難題「風格」,風格與美幾乎是所有設計師所追求的,風格代表了一個設計師的個人特色,而我們都知道風格越強烈的設計師他所具有的藝術性更為強烈,也需要花費長久的時間耕耘設計,所以通常會開放出來的以元件、模組化的設計較多,而之所以看似半成品,也是在開放文化中「先求有再慢慢修整」的一個特性。g0v的工程師總是開玩笑「先做一個醜醜的設計,就會有設計師入坑了」,在開放文化,完美是一無盡終點,但眾人都可以是那一個拋磚引玉的起點

我在g0v的專案經驗

設計的開放協作很困難,這句話我不知道講幾百遍了。為什麼開發者的github那一套不能拿來設計用,理由很簡單也是因為設計的特性,在開放文化中通常團體是扁平化的,意味著沒有一個「主」,那設計怎麼辦,今天做一個網站,沒有主視覺,兩個設計師就會做出兩個不同顏色外觀的按鈕,最後變成兩個版本或還是得選出一個主來作為風格,不能像工程師送一行程式碼給對方合併在一起,設計就是需要很多時間來做分工整合、更別提美感的主觀性與權威性大大地為開放文化築起一到心牆。

wordpress-03wordpress-04

我在g0v的經驗幾乎都是一個專案一個設計師,不是獨攬大局就是眾生質疑,但也是第一次我將設計過程全面公開,而且我很懶,每次公開幾乎都是cc0拋到公眾領域裡。要說開放協作的經驗的話,通常能讓大家一起參與設計的部分大多數是「腦力激盪、功能討論、使用者經驗討論回饋、創意發想階段」,在「先求有再求好」的開放文化中,若是多人協作勢必要花上很多的溝通整合時間(圖像的整合也不如程式碼容易),實際上的製作通常還是落在一個人身上,最後到了後期才能再次分工出去。

以下是一些我在g0v實際參與的專案:

 

技能貼紙系統

剛開始接觸g0v其實因為我也不會做介面設計,剛開始憑著一股對社會無處發洩的恨,硬是看不懂宅語言也要開著irc,到了大松現場之後覺得技能貼紙很有改善空間,就一鼓作氣做了一整套(當時flat design正夯呢),這一套目前還在壯大中,也因為是開放授權的關係,他去了很多我不知道的地方,長成我不知道的樣子,甚至驚喜。也因為g0v中很多大大會在地球飛來飛去,貼紙們去過的國家已經比我還多了…

有人把它用在自己的網站、有些社群在辦活動的時候拿去印、有人把他拿去做了特效、有人自己添加了分類。

而它一路成長應用的過程也保存在 技能貼紙系統

割闌尾V計畫

割闌尾我這部分的所有設計也是開放授權的,大家有興趣可以在這邊下載到 V Project Open Design

不過就像我所說,設計的風格非常的強烈就連網站的介面都是突破的介面設計該有的規範,以網頁設計元件來說是不好用的,但如果有一天,要再來一次這樣的罷免計畫,直接拿出來用也是任何人可以做的事

過程 割闌尾V計畫_整形醫師選前告白

螢幕快照 2019-07-24 下午10.53.41

其實所有的專案都是開放開源的,更多案例看這篇我在零時政府五歲的時光裡一起走了三年

開放文化講一個緣份,說到底是要有佛系心情

努力了這麼久,有陣子我也試著辦小松想來帶帶看是否能在設計界傳播這樣有趣的文化,但因為實在是與傳統設計工作的觀念有著落差,多數的設計師並不適應也沒有興趣,就算真的有投入,因為設計不是處於產品的最末端,有些網站mockup就這樣停在「設計階段」,等著有緣人去完成它,沒有的話就很難做完也就無法從中獲得成就感。

然而做開放專案的心態,我想終究是一種浪漫,明知可能無疾而終卻也願意當個拋磚人,期待在幾十年後突然有人想到、突然有了需要便能再次開花結果。這些人或專案也沒有所謂功成身退,就是來來去去,也許是澆上一兩杯水,也是長成大樹的貢獻,永遠都是一個未完待待續的故事。

在g0v的專案中,大部分的可以說是為了「社會」「未來」做的,而這些事情也是生活在這片土地的人所關心、所必須共同努力的事情,聽起來都是滿腔熱血之作,常會有人說這樣公開都是大愛精神,單純一點看,發起人也是希望大家一起幫忙、開放者希望更多人知曉、在自我一點的話,我們就是愛分享而已。

講了很多在開放文化中所遇到的困境、經驗,看起來很無解,但對我來說這不是什麼事,沒有協作工具?沒有屬於開放設計的流程?那麼身為設計師不就是「為此做設計嗎」,我們可以創造設計流程、打造設計架構、想想如何做版本的控制與合作,也時候老方法也是方法,當一切都開放的時候也許就有一位路過的人「不小心完成它」了。

it’s better when it’s shared. 

創用 CC 授權條款
本著作係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 3.0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對「設計筆記 | To be continued ➡ 開放設計的未完待續」的一則回應

  1. 其實程式設計師也要面對 coding style, 架構習慣等等「風格」問題。扣除一些演化中辨識出來的模式或反模式後,必然還有些單純僅是主事者的選擇(比方說變數命名原則那類),那時開發者已經慣於用相同方式實踐、避免另起爐灶。

    我有一點傾向目前視覺或互動設計上這裡之所以比較「難」,也許只是還沒辨識出關鍵問題,也還沒有習慣。

    (畢竟任何東西做到底都有他的藝術面)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