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ILL DESIGN x tempo講座小心得

DRILL DESIGN x tempo講座小心得

那天匆匆撇到設計發浪分享的活動〈Rhythm〉展覽系列講座之一 DRILL DESIGN x tempo,就馬上報名了,其實在這之前我對於Drill design並不是非常熟悉,剛好沒事就去瞧瞧

講座非常簡單,是由Drill design的安西小姐與mother tool的中村小姐以談話的方式進行,也是我第一次來到朋丁這個空間。先是簡單地介紹了Drill designMother Tool,之後進行到展覽的核心Temple這個品牌。

圖片來源:Drill design

並不是產品設計背景的我,對於展品、設計師的談話都有一絲陌生,像是這次的重點「動態雕塑(mobile sculpture)」,是我第一次深入接觸的東西,他既像雕塑藝術品,又具備設計的想法,對我來說第一眼其實就是一個非常美的物件而已,但很多創作最美麗的地方就來自於他與使用者的互動、或是創作者的自我闡述。安西小姐說道,Temple是以設計為出發點的產品,他跟藝術不太一樣。

也許是跟工程師相處久了,我一直想著這樣的物件對於實用主義者來說,真的可謂櫥窗美術館裡的形式美而已啊!他到底如何使用、目的是什麼,其實並不是那麼的重要,但有趣的是他又是一件在世界各地販售的商品,有趣的就是設計在面臨市場與藝術、形式美中間的自我拉扯,想著想著這件事情就好像Temple的創作品中,維持的平衡,設計就是一個尋找平衡的過程啊!

我們是工廠、職人,這是值得驕傲的事情! -Mother Tool

這趟聽講收穫最大的其實是我對Mother Tool的認識,中村小姐對外總以工廠自稱,而非設計公司,我非常喜歡這樣的理念,就是所謂的職人的驕傲,工廠也是跟設計師一樣可以發光的!觀眾也跟兩位來賓有了很多互動,大家都很關心市場與溝工等等事情,像是設計師會不會跟工廠吵架啊?是否drill design的安西小姐也曾跟工廠吵架呢?

安西小姐從設計師出發:他也曾經跟工廠吵過,他曾經提了一個新想法的商品,工廠提出更簡單的作法想改設計,但做出來可能不好用,雖然成本低⋯⋯然後開始吵架啊喝酒溝通啊(笑)

雖然會花很多時間,但是希望堅持高品質、好用的產品,設計師與協力製作者都一定要討論、溝通去達到結果,即便這是困難的事情,!


圖片來源:Drill design

而從工廠出發的中村小姐則表示:對製作者來說設計師的要求是否很討厭,他們是很尊重設計師的想法。他覺得越難越好!聽完我都要成為中村小姐的粉絲了,一個願意挑戰自我技術的職人真的帥氣滿點,以前要是遇到願意跟設計師來回溝通,挑戰的印刷廠都要謝天謝地緊抓不放了。

會後我私下找中村小姐問了一個問題:中村小姐也是學設計的,那為什麼後來選擇工廠這條路而不是設計師呢?他說一方面是接了家中的工廠,另一方面覺得自己對設計並不是很在行,他覺得自己適合這個位子。我說:我覺得有您這樣的角色存在,是一件非常棒的事情,在台灣很少見。

很多人想當設計師,卻很少人要當師傅,一個以自身技藝為傲的職人。設計師的光環在台灣還是比較高,但我期待在各行業中,每個人說出自己的職業的時候,都能像Mother Tool一樣大聲且驕傲。

相關文章:
「製作」在日本是件幸福的事,tempo 企劃的職人技術挖掘之旅
【mother tool】製作與設計聯手出擊,傳統組裝廠創造新商機!

展覽:
展期:9月3日(六)- 9月25日(日)
開幕:9月2日(五)晚間7點
地點:朋 丁 pon ding 2F展場
地址: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一段53巷6號2F
rsvp: hello@pon-ding.com

金光閃閃舞台車

衝去市政府前看金光閃閃的舞台車已經是兩週前的事了,就在前幾天突然想起自己跟舞台車的緣分可以是從好久以前開始,當年我參加教育部的設計與藝術菁英培訓計畫,工作坊當中有一個題目我選擇了舞台車來做創作,因為菁培是一個爆炸性的工作坊,我不得已借用沈昭良老師的影片當素材,在此為年幼無知的我道歉,此作品結訓後也下落不明、從未出現在市面上。 繼續閱讀 “金光閃閃舞台車"

「吃書的馬:空白地區workshop 2009-2016 作品選」小心得&推薦

「吃書的馬:空白地區workshop 2009-2016 作品選」小心得&推薦
知道空白地區的Fi是在2003年的那次個展,Fi的小演講就這樣在敦南誠品人來人往的一樓,但其實這場演講印象最深的除了Fi與編輯的對談外,就是「為什麼設計師一定要有種種盆栽逛無印良品的想像」,而後還在學很閒的我又很勤奮地參加了實體展,那是在一間傢俱店裡的小分享,讓我們能實體的摸到書,聽Fi本人實地導覽每一本書的設計歷程,那時候我們才發現一本書裡的魔鬼與巧思。對我這位忠實「讀者」來說,每次逛書店不小心拿起來的有八成都是Fi所設計的書,當然「不想工作」與這次的「吃書的馬」都一定第一時間買回家收藏,雖然這樣說對不起作家,但讀他的設計往往讓我更覺大呼過癮(因為我也是設計人吧)

繼續閱讀 “「吃書的馬:空白地區workshop 2009-2016 作品選」小心得&推薦"

Type Pro: 台北 2016 字型論壇筆記 – 上午場

Type Pro: 台北 2016 字型論壇筆記 – 上午場

今天起了個大早違背自己平常的作息衝到松菸,為了就是眾星雲集(?)的字型論壇,到會場時真的嚇到,排隊排得像是迷妹在搶演唱會夜排一樣,人龍繞了誠品地下廣場快兩圈,雖然晚了點到,我還是很幸運拿到活動手冊與蒙納字庫的手冊,兩者都非常的美,無論是編排、用字到印刷加工,面面周到、決不丟掉繼續閱讀 “Type Pro: 台北 2016 字型論壇筆記 – 上午場"

筆記:習慣把問題想大一點的設計


圖片:http://nosigner.com/

週末的睡前,刷臉書刷到Shopping Design X 設計發浪Designsurfing的分享,深深擊中我的心,以下節錄自設計發浪Designsurfing臉書

而太刀川在專訪裡說了一句我很認同的話:「我只是習慣性把問題想大一點。」在專訪過各式各樣日本的創意工作者,不管是企業老闆或是設計師,很多人著眼的都不只是「眼前」的作品有要多美,更將著眼點放大到作品與「社會」、甚至連結至整個國家的關係,或許你會想說,「我只是一個設計師,為了生活已經用盡全力,根本無暇顧及社會」,但其實這是一種意識,當台灣每個不同設計產業的設計師,在思考設計時總能思考自己的作品與台灣有何關連,不管你在什麼產業做的設計將會慢慢如江河匯聚成海,屬於「台灣」的美學意識也將自然形成。那股美學力量將無堅不摧,撼動人心,給予人們生活更多美好未來。

雖然我不是什麼成熟、大咖的設計師,卻一直以來對社會x設計師的關係感到興趣,社會跟設計師的距離在台灣彷彿很遠很遠,為有商業行為與客戶上門的時候才牽起彼此的手嗎? 繼續閱讀 “筆記:習慣把問題想大一點的設計"

字戀小聚|回到漢聲聊照相排版筆記

字戀小聚|回到漢聲聊照相排版筆記

thumb_IMG_4807_1024這是我第二次參加小聚,如果要形容這次的心情,大概是“我媽為什麼問我跪著回家”。漢聲可以說是許多人的兒時回憶,像是最廣為人知的漢聲小百科、漢聲出的童書、漢聲雜誌,想必陪著許多人長大。這次小聚跟以往不同,改在漢聲巷舉辦,當初看到主題正中我心馬上就報名了。 繼續閱讀 “字戀小聚|回到漢聲聊照相排版筆記"

電子機票的服務設計

電子機票的服務設計

老話一句:好的設計不容易被看見,但是壞的、不恰當的設計卻很容易現形。
今年公司員工旅遊時,第一次體驗了華航的電子機票,這個服務並沒有很方便,完全讓我印象深到做daily UI的時候再拿出來做 繼續閱讀 “電子機票的服務設計"

學習筆記|當平面設計碰到介面設計

這份學習筆記紀錄於2015/10/5,我期待未來我的成長。
也寫給做平面的朋友,心路歷程參考

永遠陌生的領域

前幾天轉貼了這篇文章不要用平面設計的思維做 UI讓我思考了關於自己一路的學習歷程,嚴格說起來我不太敢稱自己是UI設計師,對於社群的邀約總是有些戰戰兢兢,深怕自己在陌生的領域給人鬧笑話,然而,作為設計師其實連對本業“平面設計”、“商業設計”我都時常覺得陌生,陌生的是每一項活生生的專業領域裡,越是深入越是覺得自己的不夠。回想起第一次做互動介面相關的設計是網頁,講起來是很無痛的過程,所謂的無痛是指沒有跟工程師吵架或是做出不能用的畫面,雖然一年前我的作品有著一些大問題像是:看起來不像按鈕的按鈕(笑),這個問題從一個曝光度很高的網站割闌尾V計畫可以看出來,不過另一方面來說也有人說這是一件很打破框架的事情,要我保留這樣的思維,畢竟現在很多網站都“長得太像”了。 繼續閱讀 “學習筆記|當平面設計碰到介面設計"

網路速讀|Quora上一些關於UI/UX的好問題

因為有訂閱Quora所以有時候會收到一些不錯的問答集,就把看完了,下面兩個問題都是關於UI/UX的學習,個人覺得很不錯,也有整理一些資源!雖然第一個很像業配文(笑)

個人是很喜歡第二個問題的回答,尤其是找靈感的方式、努力練習與跨領域思維我覺得都很重要,不管是新手還是老手,做設計就是要不斷的這些要點,才能磨出好技藝啊! 繼續閱讀 “網路速讀|Quora上一些關於UI/UX的好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