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元|CP值爆表的Hollow Knight

第二次元|CP值爆表的Hollow Knight

最近是steam夏日大特賣,抓緊時間推薦我這次買到的一款CP值爆表的遊戲【Hollow Knight】,我真的喜歡到要寫一篇文章來推薦XD

Indie 製作,開發團隊 Team Cherry 只有 3 人,但遊戲的豐富和完整程度令人驚嘆。(夭壽強)http://teamcherry.com.au/

https://cdn02.nintendo-europe.com/media/images/10_share_images/games_15/wiiu_download_software_5/H2x1_WiiUDS_HollowKnight.jpg

我非常喜歡玩2D捲軸遊戲,我自己非常在意遊戲的美術和音樂體驗,或是劇情。第一次迷上2D的魅力就是【奧丁領域】,當時是在ps2平台上的遊戲,到去年重製在ps4上仍然讓我毫不猶豫的買一片回家重玩,同公司的【朧村正】一樣非常的引人入勝。 繼續閱讀 “第二次元|CP值爆表的Hollow Knight"

學習筆記|走自己的時間軸

學習筆記|走自己的時間軸

以下長篇大論獻給對自己失望的你

大概一個月前,慢慢強迫自己進入大休息狀態,當時不管是身體或是心情都非常的不好,陷入一個低潮,那種低潮是什麼事都不想做,非常不想工作,質疑著自己「你不是很愛做設計嗎?」卻怎麼樣也無法動工,其實我對於這段期間的客戶感到抱歉,也找了很多周邊的朋友一起幫我完成專案,想一想真的就是撐下去的感覺,意識到這件事情多麽不健康後,決定要休息,能推的案子就推或是讓朋友協助,因為健康因素停掉了週日的舞蹈課,原本有在上的泰文也一併停下。

「你不是很愛做設計嗎?」一邊自責一邊勉強自己打開繪圖軟體,這樣一定做不出好東西的啊!「我覺得你一直沒有好好回到狀態裡」合作的夥伴跟我說,但當時我不知道怎麼辦,因為有時候那種「撐」是不允許自己休息,一但休息就會焦慮,我要是這時候停下來,是不是跟心裡面憧憬的設計越來越遠,我為什麼不努力,連休息都不得休息的一種壓力狀態是隨時存在

繼續閱讀 “學習筆記|走自己的時間軸"

日常|用英文聊了好遠的話題

日常|用英文聊了好遠的話題

「我覺得台灣人是亞洲最快樂的」聊著聊著,他說出這句話。

週日的晚上九點十點沒什麼人,我跟在韓國認識的泰國室友隨意地在車站大廳席地而坐,我很喜歡坐在黑白相間的車站大廳,地板很涼,用低的視角看這周邊的移工、聚會的人,也許這是他有感而發的原因。很久沒見面,除了閒話家常聊近況,第三次來台灣玩的她跟我聊起了很遠的話題。

繼續閱讀 “日常|用英文聊了好遠的話題"

日常|臉書被鎖的48小時

日常|臉書被鎖的48小時

因為不明的原因,我的臉書被鎖起來了48小時才解開,這段時間除了想辦法要回我的帳號也思考了不少事情…

不少第一時間發現的朋友、客戶都開玩笑的問:你做了什麼好事?答案當然是我沒有啊,我奉公守法敦親睦鄰,要是說有點厭世最近也沒有發表什麼比較反社會偏激的言論了,事實就是就算你安安穩穩地過日子,臉書也可以因為某些理由把你從這個社群網路上消失掉

要說會不會擔心,第一時間當然會有點焦躁,萬一客戶找不到我怎麼辦?萬一朋友找不到我?尤其最麻煩的是臉書停帳號的方法從來就不是凍結你不能操作,而是「消失」,所以親朋好友想要找任何訊息都沒有。然後一連串的災情就是:messager不能用很難連絡人、一些綁定的app一起掛掉(我要玩手遊啊~~~

我的臉書帳號已經10年了,要在身邊找到跟我一樣用這個久臉書的人其實蠻少的,從當初沒什麼朋友在用,到現在成為生活中重要的資訊交流平台,上面當然有一大堆生活的軌跡還有很重要的技術交流。這48小時我也想過跟臉書告別這個選項,這不是不可能,反正我又不是有幾萬個粉絲的那種網紅,網路這麼廣大,我可以去別的平台繼續生活,而朋友,當然不會因為臉書不見就不見,身邊不用臉書的也大有人在。


前天半夜第一次被停帳號是KKBOX聽歌到一半叫我重新登入,我才發現被鎖,那次很快就解開了,沒想到不到一小時二度被鎖,到底是誰這麼無聊or到底是誰在踹我的帳號(搔頭),第二次被鎖就長達兩天。保險起見,如果我有一天又「被消失」,你可以透過以下方式找到我,因為我可能一怒之下就不回來了哈哈

本部落格:Mooon_.
個人作品網站:http://mooondesign.com/
Instagram:shulusama
Line:(如有需要請寄信加我)
Mail:shulusama29@gmail.com

其他想提醒大家的事情:

  • 除非有必要,不要把你的其他網站、app帳號綁在臉書帳號上
  • 臉書的機制並沒有健全到可以辨認善意與惡意
  • 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裡,資訊、文章都放在臉書很容易說再見就再見,而且臉書很封閉。我常常強烈建議一些設計的社團在交流資訊的時候儘量寫部落格
  • 臉書是廣告商,你的發言、文章都是經過他們的機制被顯示、被傳播
  • 臉書的實名制並不友善,尤其是特殊族群如LGBT、原住民,長久以來被名字的審核困擾,而那些不能顯示真名的憂慮從來是個未解的問題

日常|我們可以表現多少脆弱

在成長的過程中,如果你對於自己的未來有那麼一點想法、你有想做的事情,鞭策自己前進與挫折必然是一路上會一直遇到的事情,然而我們有多少脆弱可以被登上舞台,我們有多少時日可以喘息可以逃避?

近年有許多這類的日劇反應出年輕一世代的各種生活壓力,我們可不可以逃跑?三個月不工作可不可恥?有車有房就是溫拿?然而多屬受亞洲教育體系下的人,成長過程中必定會被鞭策著要「努力」、「打拼」、「賺大錢」,而個個成為工作機器忘記了生活,賺夠錢等退休來好好享受這種觀念似乎也隨著各種經濟體系與社會福利體制的崩塌,漸漸變得不是那麼可以保證的事情

繼續閱讀 “日常|我們可以表現多少脆弱"

日常|自由工作的這半年

日常|自由工作的這半年

沒想到就這樣過了半年,在去年離職之後。

「你之後不會再進入業界了嗎?」這是一直在想的事情,我總是想說沒案子接的時候就去找工作吧,結果就接了半年的案子,完全超過自己的預期,甚至我成為了大學時候自己羨慕的那種生活模式:自由工作

近些日子,只要遇到朋友吃飯聊天,提到自己是自由接案的生活總是會被回贈一句:「喔超棒的耶!」,一般來說人對於soho族這樣的生活總有著很大的嚮往,不用每天通勤、打卡上下班、被工作關在一個地方,自由總是人們心底渴望的一件事,而我在這半年的自由生活中也體驗到要達成所謂的自由,你必須對自己負責、獨立並且忍受孤獨,你要很清楚的知道你的生命中想要達成的是什麼,否則很容易被怠惰、被隨性的新拖垮生活的節奏。記得在剛出社會時看過不少「自由工作所需具備的條件」這類的文章,半年時間也不短,那麼也來總結一下自己的心得吧

繼續閱讀 “日常|自由工作的這半年"

從北京到羅馬-旅行的意義

「不知道從北京到羅馬的風景如何?」某一天,也許你的朋友也會這麼對你說。
也許要問馬可波羅,也許要問過去的絲路商賈,到底從北京到羅馬要走過多長遠的路,才會來到地球的另一側?過去絲綢之路上的城市,在當代會是什麼樣貌?
打開地圖,標誌北京和羅馬作為起點和終點,畫出橫跨歐亞的路線,找出每個旅居駐足的城市,並帶回一路上吸引自己的風景。
結束了連續四週的「從北京到羅馬的影像敘事」系列講座,下面連接有一些支離破碎的文字跟照片,可以點進去隨意看,當然還是比現場聽少很多東西…聽到第二場驚為天人的我還把我媽也拖去聽,然後我媽除了認真筆記之外,一直跟我碎念說你不可以,一個女生太危險,害我有點後會自己應該長得再抱歉一點,可能我媽就會讓我上路(方向誤
【旅行Buffet】從北京到羅馬的影像敘事1-北京到烏魯木齊
當初在朋友的介紹下得知這個分享,看了講者的作品、文字,還有一句「從北京到羅馬的風景」,也不知道哪來的衝動就一口氣報了所有場次,九月的每週二我都會到 大可居 青年旅館 Duckstay Hostel聽故事,今天就好像也結束了一樣的旅程一樣,在最後一場要說「終於」也不是、要說「獲得什麼」,好像也說不上來,就像講者最後在羅馬的旅程。遲遲到第四週才分享心得,但其實從第一週就有各種震盪與反思,我想著自己旅行的方式,與旅行的意義。
圖片取自http://originalnaive.wixsite.com/originalnaive
圖片取自http://originalnaive.wixsite.com/originalnaive
以前我總會覺得某種方式的旅行才具備他珍貴、不浪費時間的意義,然而未曾考慮到所有人看待事物的觀點,對有些人來說就是要踩點拍合照、對有些人來說就是度假放鬆、對有些人來說是找尋或是創作。我想著對我來說,旅行是什麼?
其實講者的旅行方式是我蠻嚮往的,但也很迷茫的,畢竟我是我、他是他,他的目的性與方式不一定對我是適合或是有意義的。連四週聽下來,每一週都有人問:「這趟旅程你得到什麼?對你的人生有什麼改變?」,我一直都蠻認同他的答案,也是我看待旅行、生活的態度:我們無法再一次的事件或是旅程中一夜長大、真的獲得什麼,而是這些經歷、回憶內化為自身的觀點,在長遠的人生道路上發酵。很多時候我們出國的那短短幾天,當下可能都沒什麼,而真正自省、思考的是回來後與生活的交錯,就我自己而言,有時候總會想起某個國家某一位一面之緣的朋友,或是某一個城市的某些景致,往往漂亮的照片、觀光名勝都不是重點,那一個當下總是來得這麼不經意而揮之不去。
大部分的人都很在乎所謂「做這件事情的意義與獲得」,今天有個年輕人去流浪,出發前都會面臨質疑與壓力,玩個pokemon Go都有人跟你說不如去看書,就像成長過程中,是如此重視成績一般。老一輩的觀念也許是努力工作一輩子退休好好玩,但我更覺得看待旅行的方式就是決定你生活的方式,也許對度假放空派的人來說,真的就是花錢遊覽,然而對於藝術創作者、文化愛好者或是善於自省與觀察的人,一次的旅程勝過參加一次研討會吧。
圖片取自http://originalnaive.wixsite.com/originalnaive
圖片取自http://originalnaive.wixsite.com/originalnaive
我非常喜歡張靖驩的攝影作品,有一種不干擾、不去侵略性的寧靜,像是一個細心的旁觀者,呈現出當下與自然的美,四週的分享裡我最喜歡的是哈薩克到俄羅斯這一場,雖然這是講者一段孤獨、無人可聊天講話的旅程,但對我來說不管是影像、故事都是最純粹的一段。而且我真的是被北疆還有哈薩克的風景驚艷到嘴巴合不起來了(美哭)。
最後的小知識非常趣味,旅行在古法文中有苦行、修行之意,對於古人來說這樣的移動確實勞累,對現代人來說意義又大不同了,對你來說旅行是什麼呢?

Chang, Ching-Huan Photography

http://originalnaive.wixsite.com/originalnaive

臉書粉絲團

幫工商~他的明信片非常美!!質感也很好,因為講者花光了他畢生積蓄,喜歡的人快贊助一下他的下一餐(被我講得好誇張… 明信片訂購頁

金光閃閃舞台車

衝去市政府前看金光閃閃的舞台車已經是兩週前的事了,就在前幾天突然想起自己跟舞台車的緣分可以是從好久以前開始,當年我參加教育部的設計與藝術菁英培訓計畫,工作坊當中有一個題目我選擇了舞台車來做創作,因為菁培是一個爆炸性的工作坊,我不得已借用沈昭良老師的影片當素材,在此為年幼無知的我道歉,此作品結訓後也下落不明、從未出現在市面上。 繼續閱讀 “金光閃閃舞台車"

字戀小聚|回到漢聲聊照相排版筆記

字戀小聚|回到漢聲聊照相排版筆記

thumb_IMG_4807_1024這是我第二次參加小聚,如果要形容這次的心情,大概是“我媽為什麼問我跪著回家”。漢聲可以說是許多人的兒時回憶,像是最廣為人知的漢聲小百科、漢聲出的童書、漢聲雜誌,想必陪著許多人長大。這次小聚跟以往不同,改在漢聲巷舉辦,當初看到主題正中我心馬上就報名了。 繼續閱讀 “字戀小聚|回到漢聲聊照相排版筆記"

心情|是跟自己過不去啦

這篇是業配文,因為想跟womany女人迷這個網站告白哈哈哈

這一年來我胖了,大概是年紀到了、生活型態的變動讓自己的肥肉跟公斤數突破人生記錄,雖然說對於爆胖十幾公斤的人來說,不算是值得大驚小怪的事,但只要是人多少都會在意那幾兩肉(捏),身邊的女性朋友胖的瘦的說到減肥增胖都是共同話題,一來為了健康,二來不想承認的還是愛美啦 繼續閱讀 “心情|是跟自己過不去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