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問答
後面開放QA,但我覺得可能是翻譯的關係,老師回答的有點言不及義哈哈
Q:Pati 這間學校的宗旨有提到「無競爭」,為什麼呢?
A:設計是創意,但什麼會扼殺創意呢?競爭會扼殺創意,當大家在爭誰是第一的時候,速度都要快。Pati 希望創造出一個適合創作的環境,所以必須要無競爭。 我們都知道成績單不等於人生,雖然有時候這件事還是必然會發生、事與願違,老師認為教育是為未來做準備,必須去實驗、去冒險,去達成那個有創意的未來,雖然將競爭消除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他仍想去試。
老師在大學的時候 Lettering 這科成績是 C 等,但最後回來當教授,讓其他教授很驚訝,他總是想如果當年我拿 A 等,是否就有不同的人生?
競爭會扼殺創意,我想是我在往後日子會常常想到的一句話,我們總是在無意間競爭,儘管不刻意,也會不小心的對他人的優秀產生心理不平衡,而失去自己,如果那個對設計、對喜愛事物的初心消失之後,也許再也做不出更好的作品了吧。
Q:對於亞洲教育的現況有什麼看法?Pati畢業的學生有什麼不同呢?
A:(這題老師回答得比較像他對於亞洲設計的看法),安老師幾乎每一年都會邀請日本、韓國、中國等個國家的設計師相聚,他認爲現在世界的變化是很快的,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認同與展現的個性,而未來是屬於亞洲設計的時代,他希望亞洲各國的設計師能聚在一起去展現這個力量,他們聚會的時候因為都是亞洲人,其實英文也不太好,但是卻有一種心靈相通的情愫在,老師覺得亞洲人的個性是「謙讓」,也許這是我們感到相似的地方,然而設計是要去展現、去show的,現在有許多國際建築師都來到亞洲的大城市去發展。亞洲太謙虛,不表現、不及不刻意,是自然顯現的,其實有很多西洋設計師是羨慕亞洲的。
老師對亞洲的未來充滿信心與驕傲,就像他對於韓文字的驕傲一樣,由認同而生的自信與美麗。
Q:安老師的風格其實很明確,是否曾經為了風格迷惘?後來的轉變是?
A:書法是解放的,都後來的設計師趨向有機的,對於風格我經常想轉變(笑)
老師展示了他其中一幅海報作品,是直接在印刷廠利用剛刷即興完成,風格就像是在吃東西想換口味ㄧ樣。老師說他當初書法字也不漂亮,就努力地參加各種書法家的活動、努力練習,經由探索甲骨文、經文去獲得靈感。
像這次展覽中老師的新作就是與之前風格截然不同的作品,就是結合了韓文雨中過民間書法藝術的作品,至於概念老師居然不願意透露(導覽的時候)
Q:韓文是拼音文字,在設計之前有思考什麼嗎?
A: 韓文是母音加子音,但我會重新拆解與組合
Q:對於正值30歲的設計師有什麼建議?
A:老師cue了一位中國的設計師上台替他講:他說當年他與老師一同在中國的時候,他觀察到安老師是一個非常會問問題的人,白天看到的東西都會寫成日記並一直問他問題,他很敬佩老師對於文化的認同、對歷史的認同,那種熱情與對文化的學習不能停止。
Q:創意靈感從何而來?
A:來自生活來自人,見面的瞬間、談話交流、書本,萬里行萬卷書。
Q:請問老師對當代的平面設計有什麼看法?
A:我沒有放問很多設計師所以不太了解,但老師透過AGI覺得台灣的書籍設計很厲害,路上也有很多小書店展現台灣設計的個性,接觸ㄧ些年輕朋友的想法覺得很現代,期待台灣未來的發展。
老師最後以道德經做為結語:名可名,非常名
我們所謂的設計到底是不是設計,認定好的作品也許不是,被忽略的作品也許又是好的作品,那麼「什麼是設計?」,希望大家去思考
講座與展覽後話
講座結束後就去四樓參觀了老師這次在台灣的展覽,其中我覺得最棒的是裡面播放的15分鐘紀錄片,清楚地記錄了安尚秀設計的哲學,整個展覽也體現了老師的字體小宇宙,很推薦大家慢慢潛入老師的哲學觀裡。會韓文的話更能發現老師設計上的奧妙,此刻的我對於自己粗淺的韓文能力感激不已。
看著看著想起當年在韓國當交換生的時候,也跑去修了一堂字體學,其中一個作業是「座右銘」,老師讓我們去想十個座右銘然後做成海報排版,我當時試圖想要把中文跟英文結合在一起,現在看當時概念真的很爛,但我很想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做這樣的實驗,就硬著頭皮做了,下面展示個人拙作(過去讓它過去),主要核心思想是沒有所謂的異常與正常,在大眾眼中的異於常人是否就是不正常,「何謂正常?」,除了把韓文跟中文合在一起,我把字也設計成符咒的樣子,這個符咒倒是有獲得同學認同(亞洲的符咒應該都一個樣),概念很凹就算了XD
旁邊是我親愛的德國同學的作品,但我忘記他的概念。
發想手稿,原本有想用方正的方式去結合兩種文字,但好像沒有後來這麼有趣。
那天公開評圖,雖然我的海報超稚嫩,現在想起來覺得是一張很具有台灣味的海報,受到西方影響大部分的同學也是走瑞士風格設計,那半年我以為我會學到什麼韓國的設計技巧,但其實有時候出去是為了認識自己,認識自己的土地,就像安尚秀從世宗大王身上獲得來自腳下土地的文化認同。
安尚秀’s.活-字.展
展期:2018.03.15(四)—06.20(三) (週一至週日 11:00-18:00)
地點:學學白色展覽空間 (114台北市內湖區堤頂大道二段207號7樓)
對「筆記|《安尚秀’s.活-字.》講座筆記(下)」的一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