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次論壇的小遺憾就是餓肚子,因為中午時間的誠品松菸到處都是人,下次大家要來松菸長時間逗留記得帶個糧食…
小林章—和字體巨人工作
聽小林章先生的演講這是第二次,非常喜歡小林章先生的分享,和他樂於散播知識的心,這次他分享的是跟隨在Herman Zepf 與Adrian Frutiger兩位大師身邊的經驗,而這兩位大師都在去年告別人世,非常令人不捨,很慶幸也有小林先生這樣的人傳承下來大師的精神。
Adrian Frutiger
想必大家很熟悉Frutiger這套字型,他是一套當初為了機場、街道所設計的字體,不管人們從各個角度去閱讀,都非常的清楚,然而後來被廣泛使用在其他地方時,業務部門發現使用者普遍需要45-55之前粗度的字重,或是其他適用於文書、內文的需求;另外雖然Frutiger是一套非常好的字,在字的造型上也有許多因為活字印刷時代制約間距,而遺留下來的小遺憾,因此開啟了Frutiger的修正計畫。
Niue Frutiger Family就是小林先生與Frutiger大師一同設計完成的,在這之前也有一套Frutiger Next,據說Frutiger大師本人是非常討厭這套字型的(笑
https://www.linotype.com/5940/neue-frutiger.html
Frutiger大師的工作習慣非常喜歡用剪刀,在小林先生展示的手稿中,許多Frutiger先生標注要修改的地方都告知要用剪的,這些事情對於電腦時代出生的我們都覺得非常特別。另一方面也看到了設計師對於造型的敏銳,像是物理直線與視覺直線的差別,講的就是那細微的差異與巨大的影響,雖然一般人都不會知道,但要是做到了,這樣的字整體來說更趨近於完美、好讀,這些都是一些非常無形卻重要的設計。
小林先生提到了一個很棒的比喻:
當你喝完湯的時候,若你還記得湯匙的形狀,那這個湯匙的設計是失敗的
就如同前面許大鵬大師所說,放下自我,做到平實的設計是一件最不容易的事!
其他補充資料:http://www.neuefrutiger.com/index.html
圖片來源:https://www.smashingmagazine.com/2015/04/interview-with-akira-kobayashi/
Herman Zapf
如果要說Frutiger喜愛使用剪刀,那麼Zapf大師就是熱愛鋼筆、鉛筆的人,兩位大師都不會使用電腦、或是mail,因次除了見面之外,小林章先生常常使用書信、傳真往返討論,Zapf大師的手寫字真的非常的美啊!
小林先生這次分享了他與Zapf大師一同製作zapfino的一些有趣的故事。
圖片來源:http://www.typetoken.net/typeface/zapf-exhibition/
補充資料:https://www.myfonts.com/fonts/linotype/zapfino/
這些設計過程也都有收錄在「字誌」、「歐文字型2」當中,非常推薦大家入手!
問答集:
Q: 在日文、漢字的部分,也沒有像是Frutiger這樣好辨識、實用的字型或是計畫呢?
A: 不知道何時能夠做這件事,但非常希望有機會的話,能在日文、漢字中有這樣的設計精神
Q: 台灣許多設計師都覺得台灣的街道非常混亂,請問小林先生如何看待台灣的街道招牌?
A: 台灣真的很好呢(笑),我來台灣五次了卻一次都沒有去知名的觀光景點,像有朋友問起九份,我是完全不知道他在說什麼(笑),但是光是走在台灣的街道上便足以讓我滿足,之前因為演講總是排得很滿,其中一天終於有了空檔,被問說要去故宮呢還是到街上走走,我毫不猶豫就餓選擇了街道,比起日本的街道,台灣街道有許多楷體的招牌,都非常有趣,一有空就想到處逛逛
Q: 承上一個問題,您不會覺得過於混亂嗎?
A: 沒有,混亂嗎⋯⋯要看與建築物的協調、文字資訊或是展示內容有關,這些事情是跟在地文化習習相關的,舉例來說西班牙有個公益著名的小鎮,所有的招牌都是店家手寫的,雖然不是那麽工整,但要是全部換成當代的字型、或是Frutiger這樣的字型的話,反而失去當地特色,讓人覺得有點寂寞哪⋯⋯
Q: 字型設計發想與靈感來源?
A: 對我來說我的靈感來源像是街道招牌這樣的事物;但這件事情需要長年的累積,並融入自身的想法而成,而非當下所見之事物,他可能是三年前、或是這端時間以來看到的美好事物的集合,那我們前都是由接受他人的需求居多、樂於解決不同的問題
小心得:這次講到這兩位大師,聽著聽著怎麼有點要落淚,畢竟失去兩位字型設計大師確實是我們的一大損失啊,只能透過他們留給我們的字緬懷他們了,這也是字型設計師吸引人的地方吧!對於小林章先生提到台灣的街道,我是相信他因為熱愛字體所以將這些視為台灣的一個特色,記得之前聽過一個德國設計師來台灣的感想,他說台灣的街道就是一個解構主義,我常在思考這些自家混亂的狀態,究竟是為特色還是說缺乏設計與美感,我們憧憬著日本街道的乾淨整齊,但要是變成那樣了,我們還是台灣嗎?也許對人來說,自身熟悉事物以外的都是不同的文化、新鮮感。
這讓我想起去香港的旅行經驗,香港是個有趣的地方,他有很先進的大樓、卻又參雜著各種庶民文化在小巷裡,我尤其喜歡去九龍亂走,那些具有時間感的招牌、街景就是我心中最迷人的香港,而不是都市中的大樓與名牌百貨,也許香港人覺得又亂又舊,是否這是小林先生看台灣的感覺?要是有一天香港都翻新了、台北都更完成了,真的就有那麼一點さびしい啊…
台灣設計師分享
方序中
方序中在用字與設計上,喜歡嘗試使用電腦以外的手法去感受字本身的美,藉由時間去互動,像是剪貼、影印等等。除了字型本身之外,作品中可以發現它將字型轉化、詮釋的獨特風格
何庭安
http://cargocollective.com/tinganho
何庭安這次很有系統性的與我們分享如何在對的狀況下使用字體,他分享了許多他所收集的台灣海報,有些是民間的有些是新一代所看到的,都有一個共通點是:所有的海報都設計了自己的標準字,為什麼?他認為造字是字型設計師的責任,而好好的使用這些字就是設計師的責任
此外,他分享了水生相這個作品,是由蒙納宋調整而來,在這個設計過程中他也發現中文字的延展性很強,雖然中文在排版上的處理比較困難、卻更加的自由,他表示在自己的設計過程中儘量以不破壞架構的方式去做變化,而在動態影像的應用上應該有屬於自己可以發揮的方式,像是用字去做韻律等等。
Joe
Joe分享了許多他在何蘭學習所接收到的衝擊、影響,他發現荷蘭的設計是非常的大膽、奔放,以至於影響到他看待字型與設計的方式,在他分享的作品中也是這些設計師中最具特色的一位,沒有台灣、日本所習慣的冷靜,多的是瘋狂與可愛的表現。
像上回的intense:intense活動就可以感受到Joe獨具個人的特色的瘋狂(右),與左邊的許瀚文形成強烈對比。他也建議大家在看待字型的時候,可以好好的閱讀字體背後的故事、歷史。
彭星凱 Fi
有書籍設計豐富經驗的他提到在書籍的設計上,有一定的制約,大小、字距都會影響到感官,對他來說書籍設計是一個浪漫的工作,那些交到讀者手上一本本的是文字與書,而非銷售數字。真打文青Fi講話真的非常詩意,我這邊紀錄的完全沒有想場聽得那麼好啊(感嘆
https://www.behance.net/empty-quarter
葉忠宜
卵形 https://www.facebook.com/oval.lab/?fref=ts
葉忠宜這次分享他製作本次活動Type-pro、字誌與上回intense:intense的主視覺,過程中不斷地提到他對於攻擊性很高的許瀚文有著戰戰兢兢的害怕(笑),雖然他如此膽戰心驚,但所有的成品都是非常棒,不管是主視覺或是小冊子,從印刷到選字都非常的用心,辛苦了!
本次活動Type-pro的需求是
要用Monotype的字型,希望可以巴結一下小林章用他設計的字,要可愛(笑),要後續能繼續應用。於是他選擇了小林章所設計的Akko,剛好也很可愛
最後一定要工商一下,字誌如火如荼販售中,還沒買的要快喔!
http://www.taaze.tw/sing.html?pid=11100781109
聶永真
聶永真這次介紹了去年幫不只是圖書館做的:I hate communication.海報,使用的DIN原因是因為他很清晰、整齊,也順帶自爆了他在辦公的時候常假扮成陳姓同事通電話的逃避狀態。對他來說每一個畫面都必須要有一個「刺點」,就像做廣告一樣,若是現有的字型無法達成這個目標,他就會選擇自己製作標準字,那這時候就如果作為一個圖形處理、那麼閱讀性就會比較其次。
他在想概念的時候也會避開一般人會想到的點,若是一個大家都想得到的東西,那麼做出來也就很普通、人們容易麻痺。像他這次分享的九歌散文、小說及這套書,我真的超喜歡的!
設計師對談
與會設計師:小林章、許瀚文、葉忠宜、聶永真、何庭安、方序中、Joe、Fi
Q: 剛剛在分享中不斷地提到DIN,大家要不要聊聊對於DIN的想法?
A: 在中文為主的狀況下,覺得大家都會選擇偏向裝飾、瘦長的字型
A: 第一次看到這個字體是在佐藤可士和的Uniqlo Logo,當時覺得非常的Cool,他與無襯線字的搭配很穩定
A: 我覺得他是一款很機械感、科技感的字,雖然大家很愛用,但我自己是更偏好選用有人文感的字型
A: 可能是歷史背景,他有很重的工業感,很穩定,也許因為這樣他在搭配中文方塊字的時候,閱讀節奏比較一致
A: 其實我認為這也許是台灣人對於理性、客觀的一種憧憬,因為我們老是被業主要求要活潑一點(無奈笑)。我倒是覺得比起Helvetica,他更親民、受注目一點
Q: 葉忠宜膽戰心驚問小林章先生是否介意平面設計師去修改字型(因字誌的標準字是修改來的)?
A: 不在意,字體就知道這件事情是不可控制的了,我也不會坐在台下內心偷偷想:可惡啊你這小子亂改!這樣的事情是不會有的(笑
Q: 現在使用繁體中文字的地區只有香港與台灣了,對於繁體的保留與發揚有沒有什麼看法?
A: 保留就要靠大家好好的使用文字,要發揚的話首先當然是要有好看的字體!
Q: 現在看到很多設計會去拆字,這部分各位設計師有沒有看法?我們何時該選字?造字?或是改字?
A: 最美的時候就是他被創造出來的時候
A: 造字的情況要端看他背後的理念,與其說做漂亮的字,做對的設計更為重要。假設這個標準字要以圖像作為處理,那麼閱讀性就是其次,如果是要被閱讀的就應該選擇好閱讀的字型。
Q: 中英排版的搭配秘訣?
A: 我自己會儘量避開直排,因為歐文不適合直排,他突出來的部分也會破壞中文的穩定性
A: 其實中文本來就是直排閱讀,假設今天歐文字沒有很多的時候,選用直排可以呈現中文的美,但相對要用閱讀性來做取捨
A: 結構上的灰度去調整到接近、閱讀的速率一致,整體視覺中心平衡
小心得:下午場是台灣設計師的連番接力,整個非常的精實啊!最有趣的莫過於設計師之間的互相吐槽,到底要不要講藝術字、到底用DIN會不會很無聊,其實雖然總有些意見但都可以看出各位設計師對於自己的一個做設計原則,其實這間事情本來就沒有一定,像早上許大鵬先生說沒有醜字型,結果下午何庭安就說還是有醜字型,我想這就是設計有趣且困難的地方,也許隱約的我們可以看到一條前人開鑿的路,但卻有無限的可能性等著我們自己摸索屬於自己的設計路!
最後感謝主辦與諸位設計師一同辦這個活動,Monotype的原稿展大家也別忘了去看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