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我第二次參加小聚,如果要形容這次的心情,大概是“我媽為什麼問我跪著回家”。漢聲可以說是許多人的兒時回憶,像是最廣為人知的漢聲小百科、漢聲出的童書、漢聲雜誌,想必陪著許多人長大。這次小聚跟以往不同,改在漢聲巷舉辦,當初看到主題正中我心馬上就報名了。
我第一次到漢聲巷,是位於京華城後面的小巷中,一間宛如時光隧道的書店,裡面充滿著書香(真的是印刷香),成列著各種民俗文化、童書等,多數書籍都歷史悠久甚至比我年紀還大。
隨意翻科一本書,裡面的編排、字型都跟現在市面上看到的大不同。只是開場前的隨意逛逛就想打包一堆書回家了。
說到照相排版,有點陌生又有點熟悉(不然我怎麼會報名),在我投入設計學習的時代,照相排版已經消失了,所以基本上那是上一代的產物,對於我們這些電腦排版時代的小屁孩來說,有點距離也難以想像。這次請到漢聲的資深設計來跟我們分享,超級難得!這次看到了很多“古董”,搬出了許多當年的手稿,讓我們看看摸摸,當場跟印刷好的書籍做比較!
當年的原稿,剪貼完成圖表都是手繪,如果你是設計系的學生也許會上到一門課叫做圖學,這是電腦世代的學生最無法理解的一門課了,拿著針筆這邊量那邊量,畫出完美的框線和多邊形,想當年這堂課折磨我很久…但在那個年代,這是必要的技能與訓練。
黃色底的這是完稿,告訴印刷廠照片怎麼放,背景色怎麼印。雖然沒經歷過,但怎麼有點像做UI的時候,要標尺寸跟數值給工程師的感覺(笑
我必須承認我恨透做這件事了,然而設計就是數學、就是理性的架構與整理,漢聲在這方面毫不馬虎,每一個角落都要求精確,比起現在的許多雜誌,漢聲的書籍仍然是獨具風格與設計感
一邊聽分享,膝蓋都要無力了。對著電腦的我們常常仰賴著軟體給的功能,一個按鍵的結果去做稿子,卻時常忘記用眼睛去檢查、去感受,或是用尺去量用腦袋去算,看著照相排版年代的產物,覺得現代有太多粗糙的設計,想必許多經歷過來的前輩一定會直搖頭。科技帶來了便利也帶來了普及或是氾濫,在過去,這確實是一個高門檻的技術,而現在已經不是了。
想起大學時期上吳仁評老師的編排課,也有經歷過類似的剪貼過程,此時才融會貫通,我不想做daily UI了啦,我想做daily編排!!!!(任性
大家耳熟能詳的小百科也是手工排版的產物喔!
小百科可以說是很有代表性的本土童書之一,小時候看的時候並沒有想很多,但現在回頭看才知道小百科為什麼好看,因為他是跟著我們的生活、台灣的時事季節與風土民情做編撰的一本書,加上小百科善用圖解,所以小朋友都能非常快速的理解,聽到這裡,不禁想:我的童年有漢聲真好。也許在皮卡丘、米老鼠之外,我們可以有屬於台灣的選擇。
此外,他也提到漢聲對於內容編輯的實事求是是非常要求的,一個故事、資料都是團隊上班下海找專家、找老師考證的結果,像是去福建土樓當地丈量畫結構圖、去市場買魚回來描繪,還因為不新鮮會變色每天都買兩條等這類事情,對於有網路的我們來說,我們已經不再做這種事了
漢聲巷就是一個充滿故事的地方,一本書就是一個精彩的故事,從故事本身到編輯到設計都是故事,而我喜歡收藏漢聲的書是因為他們為傳統文化致力,他們挑選的文化、技藝都是庶民的、生活的,比起在故宮裡高級、皇室文化,漢聲更加草根且為現存的藝術文化做努力。
當天我就很猶豫地買了兩套書和一本漢聲雜誌。順帶一提漢聲的書多數不會再版,價格根據存貨上漲(集郵社概念XD)
第一套是【曹雪芹紮雁風箏圖譜考工製】,有外盒包裝兩本書,開數很大
裝幀精美,根本就是工藝品,裡面用到兩種紙印刷,一種是很薄的類似宣紙的,邊翻遍讚嘆,現在上哪找印刷廠幫你印這些…
我喜歡漢聲的書原因是他的圖解、圖表做得非常精緻,再來就是屬於中文系統的傳統直行排版,現在我們所接收到的大多數編排都是承襲歐美、瑞士風格的橫式編排,那麼中文、漢字呢?
另一套是【黃土高母親的藝術】,這是本一套的,內容是收錄中國民間剪紙藝術的相關資料與作品,整體來說我等於買了個剪紙藝術博物館回家的感覺!CP值爆表
從書冊可以看到整本書是用許多不同顏色的色紙裝幀而成,而這三本書的用紙也非常的講究,是非常薄的色紙,如果以前有玩過剪紙的人就知道那就是用來剪紙的色紙!
記得小林章先生在演講中有分享過,他說瑞士的剪紙藝術對Frutiger先生影響很大,因為剪紙藝術中必須協調化驗的正空間、負空間,而字型設計師在做的事情也是如此。而東方也有屬於東方的剪紙藝術,如果這些剪紙達人有機會成為設計師,想必都是很厲害的設計師吧!
最後是漢聲雜誌,我對漢聲雜誌其實並沒有印象,因為整本雜誌似乎是做給外國人看的,所以過去在國內並不多見。我買下的這期在介紹的是美濃紙傘廣進勝,研究生時期我曾經去訪問過他們,喜歡到買了一把紙傘,當年也是被漢聲採訪到而揚名國際,於是我便買了這一期作收藏。漢聲雜誌的編排就算放到現代,也是打趴一對雜誌的高水準,可以說是質量與內容都很紮實的好雜誌(淚
再次感謝字戀小聚讓我有接觸到上一個世代的平面設計,也很推薦大家可以去漢聲巷逛逛走走、挖好書,找回屬於台灣傳統文化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