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是基於WHY ‘MOBILE FIRST’ MAY ALREADY BE OUTDATED這篇文章做的小結(小翻譯)與心得,圖片也都來自於原文
過去許多觀念標榜手機應用程式優先,但以手機裝置優先的許多公司開始開發優秀的網頁型應用程式。像是下列案例 Uber Flipboard
Instagram
Postmates
SCREENS, NOT DEVICES 螢幕介面優先於裝置
手機並不是一個好的消費途徑或是發表資訊管道,不應沈迷於單一的方式,資訊應該是透過螢幕的選擇去傳達而不是裝置。多數人仍然使用大螢幕來操作,所以如果你是要開發一個給大公司又包山包海的應用程式,最好考慮使用大螢幕而非手機應用程式先行,此外,如果你的產品需要發表多餘140字以上或是照片,手機也不會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IS “MOBILE ONLY” A NICHE TYPE OF BUSINESS? 專一開發手機是一個好的商業模式嗎?
手機越來越普及、使用率越高是個事實,但不會只有手機,我們生活中會充斥著越來越多的螢幕介面,而非只有手機!不管是大螢幕或是手機,專一開發手機的應用程式可能不會是一個好選擇 以下圖表統計了一個人一天的活動:
IS “MOBILE” SECONDARY FOR BUSINESS SOFTWARE? 那麼手機為次要開發的商業軟體嗎
許多商業都建議需要開發手機螢幕的應用程式,然而當人們在工作時,多數時間還是盯著公司電腦來收發信件、社交等等,想像一下你開發的是一個公司生產力的軟體,那麼大螢幕的應用程式就會較為重要,手機app則會扮演不同角色
“MOBILE” SERVICE BUSINESSES WILL LIKELY FAIL 單一手機服務可能會失敗
FOCUS ON JOBS, THEN SCREENS, BUT NEVER DEVICES 專注在任務目的,再來是介面,從不會是手機優先
專注在使用者目標為首要,為那個族群、產品經驗服務,也許在手錶的顯示最好,又也許在40寸的螢幕上,思考什麼情境下才能達到產品的最佳化
簡短的帶過這篇文章,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看看,在我還來不及一瞧手機應用程式優先的這個概念前就看到這篇,的確是有點時代超越的感覺,另一方面也讓我想到一件事情,當科技快速進步時,很多時候會有大跳躍的情況發生,像是原本都在撥電話,一下子就換成智慧物聯網,搞不好連手機都沒了
在原文的下面有許多討論也很值得一看,有些人提出對於一個人的一天活動這件事的質疑,的確不是每一個人都像是知識工作者天天待在電腦前,那個手機裝置是否更加重要? 但其實我很認同這篇文章,一個產品開發本來就不該專注於一個介面、裝置上,應該更專注於你的使用者是誰,這個族群、或是這個產品大多數的使用情境,像是這個產品是一個運動產品,那麼就應該在隨身裝置上先行開發,其他的介面則是次要的輔助,像是NIKE的APP,手機app是一個紀錄的裝置而web app是可以檢視、分享等等而未來的生活也會越來越多的介面出現,也許電磁爐就有介面、你的房門也有,所以產品就不會是手機優先了 像上述提到的slack、instagram或是asana、evernote這種app,我自己也覺得因為有了電腦的應用而更加方便,畢竟我工作的時候不會想一直看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