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讀了這篇BEHANCE創始人!設計師只會設計就弱爆了…
覺得想法不謀而合偷偷暗爽(最近只要想法與前輩或大師不謀而合都覺得爽),在我對設計的一個觀點裡,有一點就是設計是一種方法,是一個buff機(宅了),它可以加成在任何領域產生作用。
這件事情就讓我想到大學的一個老師說:設計師不做設計都會賺錢。一來老師諷刺說台灣設計環境惡劣,二來也指出了設計人在過往的訓練當中,創意思考與規劃的能力可以轉化成為加成作用,加上設計師的美感能力,他去做產品的話就可以包裝的很好,用很好的文案騙騙消費者之類的。
為什麼 Belsky 會覺得現在這是個趨勢?因為他相信:「設計不是只是產品,它包含更多。」設計是一間公司成不成功的關鍵,它能樹立一個品牌印刷、排版、字體給人的印象,它也能決定公司內的環境設計是否有助於彼此之間的合作和生產力。
就g0v的許多專案來說,我觀察到某些專案的缺失都可以由設計師做補強。雖然我總稱設計師是整形醫師,但是我期望設計師不只是做整形這件事情,而是從內整到外,我覺得當設計思考進入專案的每一個環節的時候,都有很大的幫助,帶進使用者、帶進視覺規劃或是創意思考,這跟我對設計的認知有很大的關係(我必須說每位設計師對設計的認知都不同)
像對我來說設計是:整理、規劃、創造
整理:包含搜集、現況分析(一點科學腦)
規劃:建構出產品、畫面或品牌的走向(一點商學腦~這部分對我來說是最難的)
創造:創造出好用的產品、美麗的畫面(藝術腦)
所以這應該是我比較無痛接觸UI設計的特性吧,但在平面設計領域中,也是毫無衝突的
所以假如以g0v的專案來當例子的話,從前期設計師就不會沒事做,而是一個buff機的角色穿梭在各個環節、各個領域,甚至為之後的設計做搜集與準備,所以我期待g0v的專案裡面都有長期養育一隻設計師,應該會有不錯的驚喜(好像小白鼠
McCullough 說:「整個設計到產品完成的過程,細節非常繁瑣,有幾千項要注意的事情,這時,如果你有一個設計師負責監督或協助整個設計到產品的完成,而這個設計師就能讓每個階段都緊密結合,結果會更符合預期。」
Belsky 說:「簡單來說,設計就是每件事的 DNA。」